泰华楼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大饭店“十楼一号”之一,开业于1935年,地址在道外北头道街13号,经理崔献廷,人员最多时有25人,伪满时期工商登记为八等一级,与景阳街上的“致美楼”同级。1941年,日伪搞“饭店组合”,有16家大饭店成为理事成员,泰华楼是其中之一。
泰华楼作为饭店字号,民国时期的天津和大连两地也有出现,均为山东菜馆。哈尔滨泰华楼是三、四十年代哈尔滨有名的京帮大饭店,设有京菜部、南菜部、素菜部、小卖部,以京帮菜肴为主,著名厨师有人称“纪老八”的纪锡坤,名菜有扒三白、烧二冬、糟味冬笋等。所谓“京帮”就是鲁菜在京、津地区演化发展的而成的,也称“京东帮”、“京津帮”。泰华楼经营上很灵活,不仅包办酒席,还设有小卖部,经营便餐。讲究时令,根据季节推出新菜。1936年4月8日在《国际协报》上刊登广告“泰华楼大献鲜”,推出:“春宴——春鲜杂陈、陆海兼收”,还“新添春饼,应时适口”。
泰华楼的主灶名厨纪锡坤,字海峰,江苏省邗县人,因乳名叫“小八子”,故人们都称他为“纪老八”。他是天津第一春出徒,所学厨艺为京津菜,因为他是江苏人,又擅长淮扬菜,到了东北之后,又融合鲁菜特点,因此,他烹制的菜肴不仅口味特殊,而且菜路宽、根基厚、技艺精、成品细,尤其所做溜、扒菜,干净利索。他的扒菜整洁美观,溜菜汁芡恰到好处,吃后盘中无残汁,为民国时期哈尔滨厨坛名望较高的厨师之一。“十楼一号”中的新华楼曾以月薪100现大洋聘请他。
泰华楼的创始人叫崔献廷,生平不详。1946年《哈尔滨市饭店同业公会会员名簿》中登记其经理人为刘鸣远(1887—?),1947年哈尔滨工商局统计时又变为崔献廷,当时是西傅家区最大的饭店之一。从现有资料上推测,泰华楼约在1948年至1950年左右停业。
这张结婚合影是泰华楼影像首次现世,记录了1940年时的泰华楼外貌。
1940年8月24日哈尔滨人张子亭和程桂莲在泰华楼举办婚礼,与亲朋好友共54人在泰华楼门前合影留念。照片上的泰华楼显露出二层的门脸,牌匾悬挂在大门上方的阳台上,牌匾上是“泰华楼饭店”五个颜体大字。店门两侧是两扇大窗。尽显大饭店的气势。
这张照片的出现也让美食地图确认了泰华楼的具体位置,原来泰华楼店址就是位于北头道街路东的原广和成货店旧址所在。1935年12月份,泰华楼在《国际协报》上刊登开幕广告,宣传其“六大特色”:规模宏大观瞻雄壮、厨师精巧烹饪适口、酒席小卖定价殊廉、暖气和融空气流通、礼堂锦绣布置华丽、堂役和蔼招待不苟。广告显示,广合成停业后,泰华楼租下其楼房经营饭店。该楼现在还存在,门牌是北头道街29号,为三层楼房。虽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但依稀可见当年之繁华。
广和成货店和泰华楼饭店旧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