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在太阳岛松花江向北拐弯处,建起一座临江全木质结构的船形2层楼,它设计精巧,房檐、墙、门窗都是俄罗斯建筑风格,极为美观,被称为岛上三大建筑景观之一,这就是敏那久尔餐厅。它曾有多个名字:紫罗兰西餐厅、维克多利餐厅、太阳岛餐厅。米尼阿久尔是其俄文名,有精美艺术品之意。
从江面望去,餐厅就像坐落在水上的一艘大船,其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能容纳200人同时进餐,主要经营西餐凉菜、热菜和冷饮。上世纪20-30年代,该餐厅是专门供俄国贵族享受的,后来波兰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丹麦人都曾出没于此。当年,这些旅居哈尔滨的外国侨民避暑度假,多喜欢坐在这个江畔餐厅里一边喝冒着白沫子的乌鲁布列夫斯基生啤酒和梭忌奴牌冰啤酒,一边欣赏在江面上巡行的客轮、舢板、帆船。
这家餐厅是无国籍犹太人加慈在中央大街经营的西餐厅的分店。加慈老板不仅把总店所有的美食全部迁于此处,而且根据夏季的需要,增加了冰糕、汽水、格瓦斯、乌鲁布列夫斯基生啤酒和梭忌奴冰啤酒。敏那久尔主要经营俄式菜肴,有“酸热菜”、“苏伯汤”、“鸡杂汤”、“蕨菜汤”、“面条汤”、“猪肉饼”、“牛肉饼”、“牛排”、“奶汁肉丝”、“罐焖牛”、“罐焖羊”等。客人在这里还能享受名厨李帮庆做的鸡排骨和糖花等当时的美食。
每逢夏季,敏那久尔餐厅热闹非凡,座无虚席。正是因为游人多,人员纷杂,开业不久就被各国间谍、特工人员相中,他们经常混在食客当中搜集情报,四国间谍范斯白就经常出没在这里。1931年8月23日,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来到太阳岛,在敏那久尔餐厅吃过饭后,在松花江上拍了不少泛舟照片。解放初,江北闹起胡子(土匪),殃及太阳岛,人民政府随即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从此,敏那久尔餐厅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哈尔滨解放后,敏那久尔餐厅改名为太阳岛餐厅,逐渐演变成以烹制江鱼为主的中餐厅,成为哈尔滨人和外地游人争相光顾的场所,亦是太阳岛的一个重要标志。餐厅曾经整体搬动过三次,当时搬迁时数百人围着餐厅喊着号子抬,场面相当壮观。餐厅几次搬动都是因为防洪建堤需要,越搬越高。1997年2月4日,一场大火将其烧毁,该景观历经70余年后绝迹。
评论